文章详情

厨师注意!近期发生食物中毒致死事件,卫健委发出重要提醒!

来源: 红厨网 作者:

日前,黑龙江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,致9人身亡。

来源:央视新闻、健康中国、广东市场监管

事件回顾

据报道,10月5日,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某社区居民王某及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,其间共同食用了“酸汤子”后,开始出现中毒反应。

据中毒患者家属介绍,10月5日上午,该家庭成员亲属共12人参加了聚餐,家里长辈9人全部食用了“酸汤子”,3个年轻人因不喜欢这种口味没有食用。

当天中午,9位食用了“酸汤子”的长辈陆续出现身体不适,并送往医院抢救治疗。

10月6日,中毒者被转至哈尔滨市救治。

10月10日,经抢救无效,造成7人陆续死亡;12日,中毒事件死亡人数升至8人;19日,最后一名中毒者离世。

经当地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现场提取物检测,此事件中,未查出剧毒类、农药类、杀虫剂、安定类、鼠药类等有毒物质,排除人为投毒可能。

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,经检测,在酸汤子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,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,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。

国家卫健委发布重要提醒

10月19日晚,国家卫健委官方微信公众号“健康中国”发布重要提示,10月5日黑龙江鸡东县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,现已查明致病食物是被致病菌污染的“酸汤子”。

北方酸汤子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酵米面食品,夏秋季节制作发酵米面制品容易被椰毒假单胞菌污染,该菌能产生致命的米酵菌酸,高温煮沸不能破坏毒性,中毒后没有特效救治药物,病死率达50%以上。

北方的臭碴子、酸汤子、格格豆,南方的发酵后制作的汤圆、吊浆粑、河粉等最容易致病。

2010年至今,全国已发生此类中毒14起,84人中毒,37人死亡。

酵米面中毒的主要原因,是使用了发霉变质的原料,虽然通过挑选新鲜无霉变原料,勤换水能够减少被致病菌污染的机会,但为了保证生命安全,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不制作、不食用酵米面类食品

广东发布紧急预警

随着食物中毒事件传开,10月21日,广东省也发布了食品安全二级预警,内容如下:

广东省食安办、省市场监管局、省应急管理厅提醒您:湿米粉、木耳等食品加工和储运不当容易受到污染,常温长时间会产生米酵菌酸毒素,加热烹制无法消除,食用后仍可引起中毒

为预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,选购湿米粉等食品时必须查看保质期,家庭制作要注意冷藏储存和当天食用完,如发生疑似中毒,应立即停止食用,尽快催吐,并及时送医院救治。

同时,很多人的手机也收到了这条紧急预警信息:

据悉,在潮湿高温天气下,河粉、米粉、陈村粉、粿条、濑粉等湿粉类产品极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。

为排查隐患,近日,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了“湿粉统一查”专项行动。

专项行动中,除加大对农贸市场、商场、超市湿粉类食品销售者、批发商的排查力度,加强湿米粉类的食品风险宣传教育,还督促每一个湿粉类食品销售单位签订《湿粉类食品销售承诺书》,派发《湿米粉类食品经营风险告知书》。

此外,还取缔了一间现场加工生产湿粉的食品销售单位。

知识多看点

酸汤子是什么?

据了解,酸汤子,又称汤子、馇子,是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,是酵米面的一种。

酸汤子的制作方法,是把玉米磨成碴子,用凉水浸泡20天左右,碴子用手轻轻一捻就全碎了,形成了水面子。

然后经过多次清淘,过滤掉水面的酸味,和成团放在冰箱里,想吃时加些面粉调成糊状,挤成条形下入开水中。

但是,酸汤子在发酵和存放的过程中,却极易受到污染,期间产生的毒素,通过高温水煮也无法将其破坏。而食用变质的酵米面,中毒病死率高达40~100%,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。

米酵菌酸毒素是什么?

还有哪些食物容易发生食物中毒?

在细菌性食物中毒当中,米酵菌酸毒素是致死率最高的细菌毒素之一。

下面,让我们看一组图片以了解更多。

最后提醒大家,

食品安全切勿大意,

一定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!

扩散!提醒更多人!

相关推荐

春季推新菜无思路?试下用鲜花入馔!

程序员中年转行做厨师,创业开火两家店,凭什么?

厨师烹调需警惕,小心这种“索命”毒素!近期食安重点检查

上班全程被直播,这种厨房你愿意呆吗?